Yahoo Answers is shutting down on May 4th, 2021 (Eastern Time) and beginning April 20th, 2021 (Eastern Time) the Yahoo Answers website will be in read-only mode. There will be no changes to other Yahoo properties or services, or your Yahoo account. You can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Yahoo Answers shutdown and how to download your data on this help page.
Trending News
我該如何準備這門課呢?
學校開了一門課,關於西方文學的東方思想的,會討論到佛教教義,上課時有小組討論和分組報告。但是因為不知道老師是不是佛弟子 (而且老師是外國人),怕自己如果說錯會影響大家的法身慧命,各位學長認為我該如何準備這門課呢?
如果回答是引用文章的,可否麻煩註上出處呢?感恩
4 Answers
- 阿聰Lv 51 decade agoFavorite Answer
所以今日一般國民全不懂佛教,乃至信了佛教連神佛也分不清楚了。這全是講佛法者不能契機的錯誤責任。李恒鉞居士講述的這一冊書,實是「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最契機的好書,至少對初學佛法未生信解者能夠令其生信。‧‧‧
佛說世間萬事都是依照因緣定律演變前進的。現在科學界論到世界上一切的事物,承認有因果律的,也有偶然的。但佛說一切的事物的顯現異動,決無偶然,一律是因果律所操縱的,只不過有的是簡單的因生出的果,有的是極複雜的因生出的果而已。簡單的因如想由桌上將茶杯移至另一地方是因,而茶杯就被移動了是果。複雜的因如某學者偶爾有一理想的學說,因而寫書去發表,宣傳,其間經過多少複雜的因素,終致世界文化受莫大影響。這個果是極複雜的因所造成的,決不是偶然的。一般科學所認為偶然的事,只是科學尚不能分析其複��綜錯的因緣而已,但決不能說是無因。所以佛說世間一切法既皆合因果律,於是推知世界的目前一切現象,均由於因緣而演成,目前的事物為因,也能緣起以後的即將到來的一切事物的果,如此往前推到無始,往後推到無終,都脫不了「因緣生滅
以前講過事事是依因緣而向前推進,所以有因有緣便能有果,是絕對的,不可避免的。學佛的人,決不求神保佑自己,或多照顧自己,但是莫不自己造福,以謀自保。為什麼呢?因為學佛的人明瞭世事是循因果律前進的,一切現象都有它的複雜因緣,受各種關係影響,決不是偶然的。因為誰都要善果,所以學佛的人不願造惡因,而願造善因,造善因即所以自己求福。又因為惡果的來臨是既往惡因的緣故,無法逃避的,只好一面安心忍受,一面造逆緣,使惡果不成熟或慢點成熟,所以說凡人怕惡果,學佛的人怕惡因。
學佛的人對於社會國家環境的態度,因造詣不同而有差別。大悲心,戒律,便是佛教徒處世的態度與方法。佛法是一個最利人也利己的方法,但學佛的人決不能只求利己,那是一定不成功的。但因程度不同,程度低的只能為「利己」而「利人」。程度高一點的事事「利人」,自然而然的收穫了「利己」。所以說學佛是以「捨己利人」為動機,而得到「人己雙利」的結果,學佛的人最反對的是「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的。程度最高的因為自己解除了煩惱不受痛苦的影響,所以事事要「捨己利人」,梁惠王不肯殺牛作祭祀,孟子說這是惻隱之心,佛說這是「悲心」。這種「惻隱悲心」,是人人皆有的,但不是人人都能發揮的。這種悲心愈訓練愈大,愈發揮愈廣。如果把悲心發揮到無時間無地域無對象的程度,這就是佛的大悲。所以佛是最提倡發大悲心。惟其有大悲心,才能真的「捨己利人」,惟其有大悲心,才能愛人愛社會愛和平。這種大悲心的發起是自然的,非強迫性的,不經過功利考慮的,所以說學佛的目的是「利他」,只有「利他」,決不求「自利」。至於結果自然帶來了「自利」的果,那是自然的定律,不是學佛人故意處心所期求的。正是因為利人而適所以成自利,才知佛法是真理,是有效的,成功的,值得人人去學習的方法。
方才講過,悲心既是愈訓練愈高,又因為佛以「利人」為第一;而在一個團體之中大家利害的衝突,在所難免;因此佛在當時制定出應守的條律,就是戒律。要求學佛的人先遵守此戒,這樣不犯戒律到一定的時候,所作所為就自然而然是「利人」「愛人」的,是不「侵犯人」的,大悲心也發揚夠程度了。這就是佛教戒律初立時的動機。當然社會環境,時時更變,即印度二千五百年前的時候所定的戒律,是否完全適合於現在我們的社會環境,自然是一大問題。因之對戒律應該可以權衡輕重,酌量情形的。例如佛有好生之德是戒殺的,但是假如有人僅因少數人的利益要殺去多數人的生命,則佛徒為救多數生命為維持正義,而又沒有其他方法防止的時候,有殺人以救人的必要。不過他的殺人是大悲心的發展,是犧牲自己的。(殺任何人害任何生命在學佛的人的本心上都是不忍的。)換句話說動機還是利人的。
須要認識的是戒律的原則,就是利益他人和不損害他人,能作得到的便算持戒了。
上面說明了戒律的用意,再回過來說學佛的人對於社會國家的觀念。佛以大悲心利人為作任何事的動機,只問其因不畏其果。因為動機對,結果也必定是對的。所以學佛的人「為人」「作事」的唯一共同的目標,最簡單最明瞭最積極,就是「利人」。所有一切的事在「利人」的原則下佛徒是不畏任何難阻勇往直前的。因此下一個結語,就是作世界上一切的最好的事,最正當的事,佛徒是較任何人為積極的。
Source(s): 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 charlieLv 71 decade ago
您可以研讀[網路佛光教科書]...或者也可以在裡面找資料出來討論!!
網路佛光教科書....
http://sql.fgs.org.tw/u005book/
第一冊佛法僧三寶(1-20)
第二冊佛教的真理(1-20)
第三冊菩薩行證(1-21)
第四冊佛教史(1-20)
第五冊宗派概論(1-21)
第六冊實用佛教(1-22)
第七冊佛教常識(1-20)
第八冊佛教與世學(1-22)
第九冊佛教問題探討(1-20)
第十冊宗教概說(1-20)
第十一冊佛光學(1-20)
第十二冊佛教作品選錄(1-30)
- 1 decade ago
關於西方文學與東方思想,
可以討論德國赫曼赫塞著的[流浪者之歌];
應該是大林文庫或者可以在新潮文庫找到
可以討論其中的佛教思想與西方文學的表達
赫塞的哥哥是德國漢堡大學的佛學教授